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利川冉氏家庙
详细介绍
来源:宗祠网 作者:邓子怡

利川冉氏家庙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北老街。

利川冉氏家庙是利川最古老且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寺庙,建于明洪武初年,为土家族大姓冉氏宗祠。清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寺庙,同治四年,辟为义学,光绪五年,施南府知事王廷祯令毁义学,复寺庙。解放后,石龙寺为粮食仓库,后为团堡党校。

石龙寺旧称老庙,为殿堂式庙宇建筑,共四进两殿,总面积1500平方米。中间一进两殿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34年的历史,前后两进建于清代,后面一进清末焚毁,民国26年补建,除外壁为石火砖修砌外,整个建筑木梁木柱,工艺精致,没用一钉一铁,廊、井、楼台浮雕精细,布局讲究,现存碑文23块,最早的一块嵌于主殿牛心天井左墙壁,为明代石刻,记叙了修建冉氏宗祠的由来及捐赠钱物的名单。 

寺内残存石雕16幅,现供于蟹将宫内的3幅石刻是其代表作。这三幅石雕造型简洁明快,风格浑厚古雅,内涵丰富,是研究土家族文化及明清石雕工艺的重要文物。

《光绪版·利川县志》上找到了有关石龙寺为冉氏家庙的记载:邑人语家者,以冉氏称首。团堡集镇北侧山上的石龙寺,北为冉氏家庙,清乾隆32年(1768年),周大坤等人与冉氏协商,认为’此山钟灵,上有石龙,前临金字,有关文风,与其秀毓一家,不如荣分众姓,于是冉氏改家庙为佛寺,塑诸佛神像。同治年间,寺内又设义学。光绪5年(1879年),施南知府王庭桢入寺,登阁见神像森列,而座前奉孔夫子和诸贤,不禁勃然大怒,责令市绅迁义学于山下。清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寺庙,同治四年,辟为义学,光绪五年,施南府知事王廷祯令毁义学,复寺庙。19871月,利川市政府将石龙寺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3年(公元1129年),冉氏先祖冉守忠到酉阳助剿,立功后受封建酉阳知寨,并子孙世袭。南宋孝宗淳熙4年(公元1177年),冉氏第5世冉维义因平苗有功受封知州,子孙世袭,同时酉阳改寨为州。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改授酉阳等处军民宣慰司,授冉氏第9世冉载朝宣慰使,子孙世袭,实行土司统治。到清乾隆元年(1736)酉阳改土归流,冉土司历时415年。

《万邑冉氏宗祠全谱》载:冉载朝有8子,即如彪、如龙、如虎、如豹、如狼、如蛟、如獐、如鹤。据《明史·四川土司》记载:冉如彪为酉阳土司宣慰。洪武5年(1373年),置酉阳州,以如彪为知州。洪武8年(1376年)改为宣抚司,仍以冉如彪为使。”“洪武5年(1373年),冉如彪任酉阳州知州后,遣弟冉如龙来抚利邑之都会坝(利川团堡)(《光绪版·利川县志》语),拓土开疆,扩大地盘。冉如龙到团堡后,拓地数十里,日与土司说明忠孝大节,民赖以安(《光绪版·利川县志》语)。后在团堡集镇后的山包上修了冉氏家庙,团堡一带山顶石龙寺,创自前明洪武初年,系冉公如龙修建(见石龙寺内石碑文记载)。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利川境内现在的冉氏家族,都是酉阳冉氏家族的后裔。其祖先冉如龙当年是从酉阳经黔江到达利川,殁后与夫人覃氏葬于团堡下马溪,陵寝尚存;2009年冉氏后人以与修缮,并在如龙碑亭原址上新建了如龙亭,甚为壮观。几百年来,利川的冉氏家族一直没有乱过字辈,目前,健在的冉氏子孙的字辈有正、大、光、明、永、玉、广、贞、瑞、崇、隆、启、懋、昌”。“冉如龙日与土司说明忠孝大节,修家庙以及清代的改土归流、办义学等活动实质上都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的交流、输入和改革。

宗祠网为您提供最新姓氏宗祠新闻、宗祠祭祀文化、祠堂鉴赏图片、姓氏文化,百家姓起源等资讯内容,并提供全国各姓氏祠堂,姓氏起源搜索服务,让您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宗族祠堂文化以及祭祖祭祀文化的传承!

 

姓氏: 公冉
公冉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但今已不再,族人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冉氏,融入冉氏大家庭,以东鲁、北平为郡望。

热门资讯

    暂无热门资讯,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