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黄堡沙氏宗祠
详细介绍
来源:宗祠网 作者:曾臻

黄堡沙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黄堡村。

黄堡沙氏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重修于穆宗载淳同治四年(1865年),坐北朝南,五间两进,厅堂寝室,一应俱全。祠立旗杆夹一对,内存户部侍郎仪仗,系城内纱帽河同宗祖上之殊荣,与族共享之盛事。

然历时百余年,至民国初年(1911年),族内仁人志士废私塾,修沙氏祠堂为学校,惠及本村与邻村学童。解放后共和国建立,继续为黄堡小学校舍,为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直至1979年后改革开放,国强村富,学校迁建,宗祠才归还沙氏,但面貌已破旧远非昔日,虽略作修复,但仍是狭小,难容族人祭祖之需。2012年春,为了光前裕后、慎终追远、知恩图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优秀宗祠文化,又时逢国家富强,政同人和,族内热心人士首倡其事,又大家通力合作,议建新祠,以备祭祀列祖列宗。族议一出,得到合族响应,积极行动,首事们上北京、赴广州、奔杭州和温州、青田、丽水、松阳、龙泉等周边各地以及云南、贵州、广西各地,得到了本村和客居全国各地族亲的大力支持。由于本邑族人纷纷解囊,鼎力支持,仅一月有余,即募筹资金壹千多万元。随即周密作方案、精心制图纸,选择灵地、择其吉日,奠屋基、巧修建、紧时间、严督造,同心齐力、各尽义务,共襄百年一遇盛举,历时两年,新祠堂终告落成!

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而炎帝和黄帝的后裔却是有不一样的。百家姓中炎帝后裔的诸姓为龚、洪、岳、吕、墨、逢、章、尚、易、井、邱、骆、浦、许、丁、聂、崔、高、卢、柴、谢、申、东郭、景、栾、钭、齐等,除此以外的姓都是黄帝的后裔。如此说来,沙姓是属黄帝的后裔。查考历史,沙姓世族是黄帝传至尧同时代的契、后传至天乙成汤、再传至帝乙,到公元前700年(距今已2700年)春秋战国时期,在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黄河流域开启了沙姓氏族。沙姓,源出于子姓,本出春秋宋国,始封采邑在沙随,宋微子是该族得姓受氏之始祖。后迁沙地立沙国,氏,侯也。以国为氏,沙国故址在大名。失国之后,居平度,姓公沙,公沙穆是我们的远祖。后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原因,沙氏先祖陆续离开黄河流域,分别以两主支向东北和南方并向全国各地迁徙,两主支中,一主支向东北方向,俗称“闯关东”,故现在东北辽宁沈阳一带,沙姓氏族很多;而另一主支则往南方方向,俗称“下南洋”,逐步分布在江苏(如沙家浜)、浙江(如宁波大书法家沙孟海)、江西、福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而今我们黄堡沙氏宗族,正是向南迁徙中的一支。由于公元1320年(距今700多年)前的宋朝末、元朝初时期,当时的蒙古人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忽必烈前后三代等,累累进犯并最后吞并中原的南宋领土,南宋无能,节节败退南迁,沙氏祖先和其它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一样,跟着向南迁徙,最终来到福建长溪赤岸定居。后又于万历年(公元1565年)间,支自春秋宋国宋微子封采邑在沙随,后迁到沙地叫大名的地方建立沙国,再以国名开始沙姓,失国后,又迁至平度,姓公沙,公沙穆是沙姓远祖,后公沙穆又传至黄堡沙氏先祖谟文公,莫文公又传至脉下第十三代的在福建的讳道理公,最后迁徙到如今浙江永嘉邑桥头镇黄堡村永居,至今已有450年,瓜瓞蕃衍,子孙延绵,生生不息。

宗祠网为您提供最新姓氏宗祠新闻、宗祠祭祀文化、祠堂鉴赏图片、姓氏文化,百家姓起源等资讯内容,并提供全国各姓氏祠堂,姓氏起源搜索服务,让您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宗族祠堂文化以及祭祖祭祀文化的传承!

姓氏: 葛沙
葛沙氏是一个典出西域塞克族人的古老姓氏,今仍在使用,亦多有冠汉姓为葛氏、沙氏、淳氏、奕氏等,多以塔什库尔干为郡望,主要分布在今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带。

热门资讯

    暂无热门资讯,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