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 互联网修普服务
  • 叙谱
  • 百里挑一,家谱传承

时间: 来源:宗祠网 作者:程琳

灸姓,是未列入中国旧百家姓姓氏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植物,出自古代天灸草,属于以植物名称为氏。  天灸,亦称白灸、老虎脚迹、五虎草,都是中药植株毛莨的别称。这在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天灸,白灸,毛莨草别名。山人截疟采莨叶,挼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名。”  天灸,拉丁文名为Ranunculusjaponicus Thunb.,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单叶,掌状分裂,花黄色,有光泽。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三十~七十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在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各省区皆广泛分布。  天灸含有原白头翁素,有毒,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接触久了会作泡如火燎,可作为发泡剂和杀菌剂;中医多捣碎毛茛进行外敷,可截疟、消肿、治疮癣。其功能主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癣癞、疥癣、牙痛、火眼、蛇咬伤、瘰疬、关节炎、关节结核、骨结核、支气管喘息、及一切阴疽肿毒未溃者等疾病。        天灸(毛莨)     在古代药农和行医郎中中,有以惯用植物名称为姓氏者,称天灸氏、或称白灸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灸氏、白氏、天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本书按:  天灸的用法用量:  治胃痛:新鲜天灸洗净,捣烂加红糖少许,调匀,置于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霉素瓶塞)内,倒翻贴在胃俞、肾俞二穴(或配加盲门、梁丘、阿是穴),约五分钟,局部有蚁行感时即弃去。如发生水泡,不要刺破(可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炎药外敷。  治黄疸:外敷手臂三角肌下;  治疟疾:于发作前六小时敷大椎穴,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如发生水泡用消毒纱布覆盖;  治黄疸:鲜天灸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一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  治急性黄疸:天灸全草洗净捣烂,敷于手臂三角肌下,八~十二小时起水泡,用针刺破,流出黄水后,用纱布包好。  治淋巴结结核:鲜天灸根捣烂,视结核大小而敷上药,每次约敷十五分钟,或以患者自觉有灼痛感为度将敷药取下。  治角膜云翳:鲜天灸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敷手腕脉门处,左眼敷右,右眼敷左,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防止感染。  治翼状胬肉:鲜天灸捣碎呈现豆粒大小,敷手腕部挠动脉寸关节的寸部,左眼敷右手,右眼敷左手,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膏预防感染。  治眼生翳膜:天灸鲜根揉碎,纱布包裹,塞鼻孔内,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  治偏头痛:天灸鲜根,和食盐少许杵烂,敷于患侧太阳穴。敷法:将铜钱一个(或用厚纸剪成钱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后将药放在钱孔上,外以布条扎护,约敷一小时左右,候起泡,即须取去,不可久敷,以免发生大水泡。  治鹤膝风:鲜天灸根杵烂,如黄豆大一团,敷于膝眼(膝盖下两边有窝陷处),待发生水泡,以消毒针刺破,放出黄水,再以清洁纱布覆之。  治牙痛;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法,敷于经渠穴,右边牙痛敷左手,左边牙痛敷右手。又可以毛茛少许,含牙痛处。  治风火牙痛:天灸鲜品适量,捣烂放于患牙对侧的耳尖部,十分钟左右取下。  治火眼、红眼睛:天灸一至二棵。取根加食盐十余粒,捣烂敷于手上内关穴。敷时先垫一铜钱,病右眼敷左手,病左眼敷右手,敷后用布包妥,待感灼痛起泡则去掉。水泡勿弄破,以消毒纱布覆盖。  灭蛆:每个粪坑用天灸二~五公斤,捣烂,放入坑中即可。     

源流二

源于职业,出自古代中医灸师,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灸师,是古老而传统的传承职业,是以灸术的方法为患者治疗疾病的中医师。  灸术属中医外治医疗技术,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  灸术包含两大类:  一是直灸法,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二是针灸法,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并在针柄上放上艾团或者艾柱来治疗疾病。灸疗灸术具有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等功能。  在古代灸师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灸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快去分享吧!

热门宗祠

    暂无热门宗祠,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

2018-08-05
快去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