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董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董氏宗祠是岛上范围最大,装饰最美的宗庙宗祠,位于下岐村牛屿山之麓,坐南朝北。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约1522年),前座重修于民国十年(1921年),1997年又捐资四百万重建,于1999底竣工。祠面宽14.5米,纵深43米,占地1385平方米。整个宗祠融古今建筑为一体,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建筑工艺十分精湛,雕栏玉砌,富丽堂皇,1995年4月被发布为福州市郊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区。
详细介绍
琅岐董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董氏宗祠是岛上范围最大,装饰最美的宗庙宗祠,位于下岐村牛屿山之麓,坐南朝北。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约1522年),前座重修于民国十年(1921年),1997年又捐资四百万重建,于1999底竣工。祠面宽14.5米,纵深43米,占地1385平方米。整个宗祠融古今建筑为一体,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建筑工艺十分精湛,雕栏玉砌,富丽堂皇,1995年4月被发布为福州市郊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区。
福建有董氏后裔八支,最主要的是随王审知入闽、最终落籍闽南晋江登贤里的董章与宋太祖钦赐朝奉大夫董宗本的九世孙董纯永两支。一个来自河南光州固始,有陇西、河东、济阴三个郡望,一个来自涿州范阳,郡望范阳。琅岐董氏就属于董纯永这支。
董纯永又称万十一公,于南宋绍兴年间由河北范阳迁闽海琅山(即今琅岐镇),居下岐环牛屿山一带,迄今已近千载,传四十一世,有后裔七千余人,由本岛迁居国内其他地方的有五千多人,移居国外的也有九百多人。下岐董氏历代英贤辈出,人文荟萃,名宦通儒无不著于青史。据统计,自五代至清代出仕爵的达三十余人,诸如十二世祖董光叔、惟玉父子登南宋理宗年间“具父子世进士”之荣称。十八世董和,登明永乐戊戌科进士,授山东、贵州布政司左参政,以三品秩荣为方伯,其弟董秀,弱冠登第,有三代中大夫之称。十九世秀公之子董宗道、宗成,明辛卯年兄弟同榜双孝廉,二十二世祖廷钦公号海门,明万历己丑上春官,由南京国子博士,公之季子董养河明祟祯庚辰科特恩钦赐进士,帝赐“帝座纶音”匾,授工部员外郎,其子董谦占,祟祯辛未科进士,踰年迁南京国子监博士,历户部员外郎,后迁陕西按察司副使,有“祖孙五经博士,父子两广大夫”之荣称。二十九世董文驹登清乾隆丙戌科进士授广东四会县正堂,董氏自二十二世廷钦之父奇阳公之下,四世间能诗工文之士达十余人,群众森森,擅阶庭兰玉之秀,世称“闽中文学世家”。祠堂临街处四面围墙,用磨光大理石砌成,前门是一座大理石构筑的三门八柱亭楼,上书“正谊堂”三字,正是下岐董氏的堂号。大门漆成朱红,两旁石狮雄踞,威风凛凛,足有2.8米高。石狮旁耸峙着一对用青石制成的,高9米的双斗旗杆,背面门墙魁伟朴素吝啬,中间镌“董氏宗祠”四字楷书,圆柱刻“帝世豢龙氏,江都旋马家”,与相邻接的怀贤楼互为衬托。
热门资讯
暂无热门资讯,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