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宗祠之典,话家国兴盛
扶风马氏宗祠
详细介绍
来源:宗祠网 作者:曾臻

扶风马氏宗祠位于陕西省扶风县

扶风堂,在姓氏宗祠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马、班、禄、万、鲁等姓氏都使用扶风堂,马姓扶风堂更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

陕西省扶风县是马姓郡望,马姓宗亲一直把《扶风堂》牌匾高悬于宗祠正厅堂上方。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马姓扶风堂的威望和声誉,经久不衰,其因是来自扶风堂马氏先人累积的文化思想,客观上形成符合历史发展的价值观,在经典家规家训引导下,马氏世代族人弘扬优良的传统家风,并不断地丰富马氏文化思想的建设完善,促使马姓家族繁衍生息稳步发展。

汉族的马姓得于邯郸。早在战国时期,赵国良将赵奢(公元前324—公元前299年)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的八大将领之一,初为田部吏,执法无私,由平原君荐,主管赵国赋税,卓有成效。后因阏与之战,大胜秦军,被赵王封为马服君,封地就在今河北邯郸一带。

赵奢之子赵括,虽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经验,仅限于书本论道。长平之战后期,赵王封赵括为将,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因其指挥错误导致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马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这便是历史上的长平之败,成语“纸上谈兵”也由此而来。

  赵奢的孙子赵兴,赵牧之子,赵括的侄子,为摆脱其伯父长平之败对家族后世的不良影响,亦为纪念其祖父的英武,将其赵姓改为祖父的封号“马服”,后逐渐去掉“服”字,遂姓马。所以汉族马姓尊赵奢为马氏始祖,后世称马姓得于邯郸。

马姓望于扶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将马姓迁徙至陕西咸阳,封武安侯,而秦仅15年就被汉取代而灭亡,马氏家族又从咸阳迁回故土邯郸。汉武帝时,以吏2000石的俸禄,由赵奢七世孙重合侯马通率领马氏家族,自邯郸迁往陕西扶风茂陵成欢里。马通的曾孙马援,以伏波将军南征交趾,战功赫赫,封新息侯,汉光武帝立一铜柱以表其功,位列九卿,最后战死疆场,留下“马革裹尸”“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等成语典故。

自马通徙居陕西扶风,马氏就是关中地区外戚豪门的代表性家族之一,马氏世代与皇室联姻,其人口的孳生条件仅次于“国姓”。《汉书·外戚传》曰:“谓后之家族,言在外边”。马援的小女儿,在汉永平三年(公元60年)立为皇后,从而使马家拥有了元舅之资,其实在马家的外戚历史上,历来是仅次于皇族姓氏的。因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并成为马氏的郡望和发祥地。马姓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代代均有忠臣烈士,赐官封侯,为国为家做出巨大贡献,被世人所称颂。故后人称马姓望于扶风。

桃林镇历史沿革介绍,桃林地名始用于明嘉靖年间,说明在明嘉靖前没有桃林之名,桃林之前只有吴庄、于庄等自然村落滨河而居。正是此时(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马姓一家(江海湖汉昆仲四人)自陕西扶风东迁至海州西乡,定居南芹沟庄,后二祖海公由南芹沟迁出,海祖自名居住地为桃林。为什么取名桃林?周朝周穆王时期(约前1054年—前949年)有造父(赵姓得姓始祖),造父是最好的伯乐,会相马,传说在北方三百里桃林有良马,造父在桃林选良马,献于周穆王,就因这个桃林出良马的典故,桃林马姓始迁祖善读诗书,乐于思索,于是为自己的居住地起名桃林,并植桃树,久之成桃园,寓意马姓美好前程,家兴人旺,良才济济。后来桃林地名逐渐叫开,沿用至今。

宗祠网为您提供最新姓氏宗祠新闻、宗祠祭祀文化、祠堂鉴赏图片、姓氏文化,百家姓起源等资讯内容,并提供全国各姓氏祠堂,姓氏起源搜索服务,让您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宗族祠堂文化以及祭祖祭祀文化的传承 !

姓氏: 白马
白马氏复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今已不再,多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白氏、马氏,融入各氏大家庭,族人多以睢阳、洛阳、武州、辽西为郡望。

热门资讯

    暂无热门资讯,请联系小编添加(电话:0731-85358183 手机号:15200844395)